相差47歲,跨越國界的親情
發布時間:2021-12-06 瀏覽次數:0次?在河南福壽園內,埋葬著一位普通的瑞士老人——漢斯,今天是老人逝世8周年的日子,每年這個時候,很多熟悉他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前來祭掃,聆聽一位鄭州小伙子講述一段相差47歲,長達15年的跨國親情。
(一)異國他鄉相遇
故事要追回到1999年,鄭州小伙宋揚高中畢業后,滿懷抱負來到英國倫敦求學,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里,他決心找到最理想的學校完成學業,但對于一個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來說,在一個陌生環境里,一切都是挑戰。
在到達倫敦的第三天,宋揚就為找學校和兼職工作搞得心力交瘁。當滿身疲憊的宋揚上了回出租屋的地鐵時,他才發現居然坐反了方向,緣分如此,讓宋揚遇到了漢斯,一段跨越國界的親情故事也隨之發生了。
就在宋揚坐在長椅上等待地鐵的時候,此時,一位老人慢慢坐到了長椅上等車,微笑著跟宋揚問候:“你是韓國人還是日本人呀?”因為在那個年代,英國還沒有很多中國人,大部分都是韓國和日本人。“我是中國人”,面對老人的提問,宋揚回答道。這引起了老人濃厚的興趣,他以前從沒遇到過中國人。于是,他慢悠悠的坐到了宋揚身旁,并與宋揚攀談起來。慢慢的,兩人越聊越開心,宋揚也知道了老人的身世。
(二)跨越國籍年齡相知
老人名叫漢斯,1933年出生于瑞士,二戰以后,歐洲進入了恢復建設時期,漢斯獨自一人來到了英國工作,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這里,直到退休。
漢斯生活雖無憂無慮,但卻一直沒有結婚,隨著年齡一天天變老,漢斯越來越覺得孤獨,他便經常出來走走,找人聊聊天,增加一些自我存在感。由于兩人聊得很開心,漢斯便邀請宋揚去他家里做客,宋揚也愉快答應了漢斯的邀請。
宋揚跟著漢斯來到他居住的公寓里,屋內場景讓宋揚感到吃驚,在這間昏暗的小屋里,四處陳列著老人滿懷記憶的小藏品,室內布局簡單有些凌亂,可以看出老人已獨自生活好久。漢斯的生活環境,讓宋揚感到了凄涼與同情,而面對中國客人到訪的漢斯卻異常興奮,興奮地給宋揚講他年輕的故事。
“看!這張是我和你一樣年輕時照的,也是剛到倫敦。”
“看!這張是和安娜公主照的!”
老人像孩子般興奮,一一介紹著,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
宋揚幫老人把屋子打掃后,又利用冰箱里的冷餐為老人做了幾道中國風味的熱菜。吃飯時,兩人更是無話不談,巨大的文化差異和經歷讓他們有很多話題,并充滿新鮮感。漢斯也對宋揚的禮貌和勤勞很欣賞,告別時,兩人留下了聯系方式,希望以后可以互相幫助。
過了幾天,漢斯給宋揚打電話,希望宋揚來家里同住,并提出不收他的租金,還誠懇的說道:“你照顧我,我也能照顧你。”倫敦房租是非常高的,漢斯的提議打動了宋揚,于是搬過來和老人一起生活,從此開始成就了兩人十五年的親情。
宋揚和漢斯興趣相投,并都很謙讓大度,很快他倆便相處的像一家人。為了感謝漢斯免費給他提供住所,宋揚主動承擔了做飯和家務,并跟著漢斯學習了最本土的英式英語。在漢斯的幫助和指導下,宋揚很快適應了倫敦的生活,而且通過漢斯的介紹,宋揚在家附近的麥當勞餐廳找到了工作,他對老人更是心存感激。但在學習、工作的同時,宋揚一直把陪伴老人放在第一位。一年后,宋揚通過了語言學習,被倫敦泰晤士河谷大學錄取了,這讓他和漢斯都非常開心。
由于繁重的學業,宋揚更加忙碌了,但他一有空就會抽時間陪伴漢斯,漢斯也不像以前那樣邋里邋遢,還學會了簡單的料理家務,這讓他的心情變得更加開朗,甚至周圍鄰居都對漢斯的變化大為驚嘆。漢斯老人也經常接到宋揚在中國的親人們的問候,倆人的感情已親如爺孫倆。
在英國留學期間,宋揚六次帶老人來中國游覽,用輪椅推著老人游覽了中國二十多個城市,更是背著老人登上了長城。
(三)患難與共相惜
天有不測風云。
2001年,宋揚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車禍。在住院期間,漢斯更是對宋揚貼心的照顧,這也讓宋揚對漢斯更加心存感激,幸虧宋揚只是皮外傷,不久便痊愈出院??墒撬螕P面對和巴士公司以及司機漫長的訴訟卻束手無策,得益于漢斯的幫助和協調下,用了幾年的時間才結束了這場漫長的訴訟官司,得到了應有的賠償。就這樣,兩人相互陪伴照顧,一起生活了八年,直到宋揚順利的完成了學業。
2007年,在宋揚即將學成歸國的時刻,漢斯為宋揚感到非常高興,多年的相處,他早已把宋揚當做了自己的親人。但老人的情緒卻極其低落,老人撫摸著宋揚的臉頰說:“宋,你學業成功了,你會結婚,你會有孩子,你會有很好的事業和人生。而我老了,走不動了,陪伴不了你了,我是你人生中的一塊石頭,會妨礙你的,忘記我吧。”當時的宋揚只是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新人,對未來充滿忐忑,無奈之下他一人默默歸國 。
回國后,他時常擔心離開自己的漢斯無法好好照顧自己,于是,他天天電話聯系漢斯,還經常拜托在英國的熟人前去看望漢斯,直到有一天,宋揚接到英國同學的電話,告訴他漢斯已經病倒,臥床不起,醫院的確診結果是漢斯的股骨頭嚴重壞死,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墒怯氖中g非常不好預約,老人的病情又迫在眉梢,就算是在英國進行手術,以漢斯的情況術后也無人照顧,這讓遠在中國的宋揚心急如焚。
宋揚與家人進行了簡單商議,果斷將漢斯接來中國照顧。
當漢斯抵達鄭州后,宋揚發現分開才一年的漢斯已經瘦骨嶙峋,這使宋揚百感交集。
宋揚聯系了鄭州最好的骨科醫院為漢斯醫治,自費數十萬元為老人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和脊髓手術。漢斯住院時,宋揚也一直守護著漢斯,就像當年自己在倫敦出車禍時,漢斯陪伴他一樣。
等漢斯身體康復后,他住進了宋揚的家里,并和他的家人相處很融洽。宋揚還常在假期陪漢斯出去旅游,漢斯在中國也找到了快樂,他時常去小區附近的幼兒園里教小朋友們學習英語,并且和周圍鄰居相處愉悅,人們也都非常喜歡這個來自異國他鄉的老人。這成了漢斯向英國的老伙伴們炫耀的話題,讓朋友們羨慕不已。
誰會想到當初那個孤獨的瑞士老人成了一個有家人陪伴的中國式大爺。
在宋揚與漢斯相處的十五年里,他們一直相互照顧。漢斯看著宋揚這個懵懂的小伙一步步從單純走向成熟,見證了他結婚生子;宋揚的陪伴也讓漢斯感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
隨著這份跨越年齡、膚色、地域真情的延續,在照顧漢斯老人的同時,宋揚在單位也參與組織了一支由數百人組成的學生志愿者隊伍,長年服務于多家敬老院。
2012年,宋揚的事跡被央視、BBC和香港鳳凰衛視報道后,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反響。
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最美中國人”報道,央視“面對面”和“夕陽紅”節目對宋揚進行了專訪。
2013年12月2日,漢斯在宋揚的老家鄭州安詳的閉上了眼睛,長眠于河南福壽園,瑞士大使館派專人來鄭州致以敬意。
這里不是他的故國,但他卻愿長眠于此;
這里沒有他的血親,但卻讓他難割難舍……
相遇,相知,相惜。
兩個平凡的人譜寫了一段既平凡又偉大的跨國親情。
“你照顧我,我照顧你”簡簡單單一句話,十五年的陪伴。
既讓漢斯感受到了中國人知恩圖報的善良秉性,也讓國人為中華民族承諾必行的風格感到自豪。
宋揚和漢斯的故事不是個例,在中國,每天都會發生多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傳承著民族精神,并讓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